不知道大家在观察一些高档实木家具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在家具面板的侧端常常有一条不宽不窄的缝隙。这条缝隙并不是由于家具设计制作时的失误造成的瑕疵哦,正相反,它是有意而为之的聪明“点子”。这条缝隙有个专业术语,叫做伸缩缝或者工艺缝,到底什么是伸缩缝。又为什么要有呢?让我们来了解下。
什么是伸缩缝?
图中圈出的缝隙就是伸缩缝,它是中国古典家具的一种传统加工工艺,可谓是实木家具的“自我保护系统”。高品质实木家具讲求榫卯结构制作工艺,不使用一枚铁钉,通过榫、卯的巧妙组合将家具的各部件组装起来。伸缩缝就是为了当木材受到外界环境影响而收缩或膨胀的时候不致撑裂家具的边框或角榫,导致家具各部件松动,无法正常使用。
为什么留伸缩缝?
木材在制作成家具前,有一道严格的烘干流程,少则几天,多则可能要烘1个多月,通过不断平衡应力来减少变形。规范的厂家为了控制质量,销往不同地区的产品含水量也是不一样的。即便如此,为了防止家具变形,伸缩缝还是必须预留的。
木材由于其构造的各向异性,各方向的湿胀干缩也不相同,其中纵向胀缩最小,径向较大,弦向最大。木材纵向(顺纤维纹理方向)的胀缩性极小,故一般两头可以少留或不留伸缩缝,但是为了美观考虑,厂家一般是四边均匀地留缝。因为四边有缝决定了家具不管是潮湿还是干燥情况下都有缝(木材纵向基本不收缩,两头留缝,受空气干湿影响较小,伸缩缝一直存在)。
伸缩缝大小多少、可以不留吗?
伸缩缝的宽度一般在0.3-0.5厘米以内,超过0.5厘米就比较难看,如果面板不是太宽,超过0.5完全没有必要,伸缩缝过宽,一般是制作家具时木材没干燥好。
如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严格控制木材含水率并掌握其特性,可以不留伸缩缝,但必须使家具在相对极限使用条件下,确保有限的胀缩(弹性变形范围)。若厂家对木材干燥没有绝对把握,当木材含水量高于空气含水量,这样即便制作时不留伸缩缝,家具制作完毕后也会有缝;当木材含水量远低于空气含水量时,则家具制作完毕后可能因预留伸缩缝小而出现胀裂现象。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红木家具虽是无缝的,但采用了煮蜡处理、高温热处理、加压灌注树脂或使用化学药水蒸煮等技术,却使得木材终将失去自然光泽和生命力。由此可见,伸缩缝在遏制木材“热胀冷缩”的物理特性、提高实木家具使用寿命上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因此,如果在实木家具上看到这些伸缩缝,无需太过担心。